Phase Ib期研究招募了9位患者的连续队列,每个队列将以盲法随机接受14天 2158 或安慰剂(7:2)QD。第一队列(100 mg)的剂量用药已完成。在接受 ABI-H2158治疗的患者中,HBV DNA 和 RNA 水平从基线到第15天的平均下降分别为 2.3 log10 IU / mL [1.7 – 3.0] 和 2.1 log10 IU / mL [1.5-2.7]。
在2019 AASLD上发表了一项在日本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,受试者基本情况:核苷(酸)类似物治疗的29例慢乙肝患者(NA组:年龄49-66岁,ALT:16-28 U / L,HBsAg:93-1942 IU / mL)和41例无活动性肝炎的HBV携带者(无症状组:年龄:(44-65岁,ALT:16-29 U/L,HBsAg:267-3267 IU/mL)。受试者每2周给药一次,共10次。
JNJ-64300535 是一款由 Janssen 公司跟 Ichor Medical Systems 合作研发的DNA疫苗,采用的是 Ichor Medical Systems 公司的 TriGrid 输送系统进行给药。该款疫苗已经在进行 Phase I 期临床试验,目前并未见更多临床试验信息披露。
Inarigivir (SB9200) 是由 Spring Bank Pharmaceuticals 公司开发的一款免疫调节剂,是一种小分子二核苷酸,该药口服有效,具有直接作用和免疫调节活性,刺激宿主固有的抗病毒应答。该药与细胞质模式识别受体视黄酸诱导基因(RIG-I)结合以增强RIG-I与HBV前基因组RNA的5'-ε区域的结合,通过置换 HBV Pol 或阻止 pgRNA 衣壳化和复制复合物的组装实现抗病毒作用。
Lenvervimab(GC1102)是一款韩国 Green Cross 公司研发的单克隆抗体(重组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)药物,旨在通过降低外周血的HBsAg水平来改善持续病毒学应答,从而提高治疗效果。在APASL2019上,韩国学者报告了Lenvervimab单次和多次给药在慢性乙型肝炎(CHB)患者中的安全性。
以上便是略晓薛所掌握的目前全球在研乙肝新药大致情况,有遗漏的信息欢迎各位进行补充。此外,如CAR-T疗法、PD-1/L1抑制剂、核糖核酸酶H抑制剂(Ribonuclease H Inhibitors)等在慢乙肝治疗领域也有探索,但多处在基础研究阶段并且多无具体代号,此处不展开,感兴趣的可以去搜索相关文献了解。
12.讨论
现有的核苷(酸)类似物和干扰素对慢乙肝治愈率有限,随着功能性治愈【功能性治愈(functional cure):在完成有限治疗后,血清中 HBsAg 和 HBV DNA 水平持续处于检测下限水平,伴随或不伴随乙型肝炎表面抗体(抗HBs)的血清学转换,肝功能恢复正常,肝细胞肝癌风险降低】概念的普及,学界已普遍接受慢乙肝功能性治愈作为短期目标,对现有药物而言这是一个可部分企及的目标,由此我国诞生了全球首个慢乙肝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。现有药物的研发方向也将以功能性治愈作为可及的目标。